用户吕宝强
说白了,吉安城区就是“地盘有点小”。
地图上一翻,主城区的边线像在原地打转,旁边的吉安县、吉水县明明贴着,却迟迟没被“拉进群”。
要是把它们算进来,城区面积直接翻倍,听上去像开外挂,但这外挂一直没能装成功。
很多人以为城市越大越猛,其实吉安走了一条“小而精”的路。
路没拓宽多少,口袋公园、红色景点、庐陵风的老街倒是修得勤快。
下班十分钟就能摸到赣江边,空气里混着樟树味,这体验在别的地级市还真不好找。
面积小,通勤短,反而把生活半径压得很舒服。
问题是,县城的年轻人依旧往南昌、长沙跑。
原因也简单:城区就那么大,好工作、大商场、三甲像限量款,抢不到就只能出远门。
如果吉安县、吉水县真变成“吉州区第二”“吉州区第三”,人口、资金、、一起涌入,本地人才可能回流,父母也不用天天视频催相亲。
当然,吞县设区不是换张地图那么简单。
公交、排水、学位、床位都得重新算账,财政会疼一阵子。
但看看隔壁赣州,一口气吃下赣县、南康,现在地铁都修过去了。
吉安不眼红是不可能的,只是它更谨慎:先把高铁站、快速路、滨江绿道一条条修结实,等身体练好,再谈长胖的事。
说到底,城市跟人一样,有人天生骨架大,有人靠后天练肌肉。
吉安现在练的是“内功”:老城区里的老巷子不拆,拿青石板和灯笼重新打扮;新城区不搞水泥森林,留一条山景走廊当背景。
面积能不能翻倍没人敢打保票,但住在这里的人已经发现——路不堵,菜新鲜,周末还能去井冈山吃顿饭,日子倒也悠哉。
未来十五年,如果吉安县和吉水县真的改口叫“区”,最大的变化大概是导航语音从“您已离开吉安市”变成“前方进入吉州区”。
听起来只是换句提示,可对在两地跑通勤、跑生意的人来说,省下的时间和油费,就是最实在的红包。



